close

我在今年的一月一日來到這個國度,開始學習語言,尋找繼續學業的機會。至今整整一年,似乎應該寫一些年度彙報之類的文章。語言

實際在語言學校裡上課的時間大約是十個月,大致上已經學到各種主要文法,口語尚可,不過在文字與敘事表達上仍然有許多嚴重的缺陷。我與語言學校的老師都同意,這是由於我太急於用法文完整地表達複雜的意念所致。老師認為這或許是中文與英文裡習於累積性概念的表達方式導致,不過也建議我趁年假放空休息幾天。這種著急自有理由,或許也是年紀導致智力退化,總之當下把腳步放慢或許是個好選擇。

學業

幾經考慮,我還是選擇碩士論文的夜間生活作為研究主題,打算在這裡申請博士班。然而尋找曾做過相關主題教授的過程並不順遂。十一月時,在語言學校主管的引介之下,與本地大學社會系主任見面要求一些建議。這位教授是都市人類學者,在法國周邊與巴西等地工作,主要研究涉及都市人群與階層化的問題。在談話過程裡,他向我確認了法國社會學界對夜間生活主題並沒有明確的興趣,研究相關主題的教授也不甚多。教授用辦公室的電腦找了一些資料給我,也多半是都市研究的期刊論文。當然相對於台灣幾乎付之闕如的狀況仍然好些。

我並未交上任何文字給這位教授,但在我走的時候,他向我要求兩三頁的問題意識,並表示如果不至於太技術史取向,他願意指導我的論文。只不過由於對以後工作的不確定性太高,我還是保有疑慮。

在網路上詢問法國台灣留學生並無太多建議,照著網友提供的幾個網站搜尋,倒是找到一個曾出過當代都市夜間生活研究的地理系學者L. Gwiazdzinski,看來相當活躍,在網路上也有活動演講的影音紀錄,我立刻上網訂了書,至今還未送到。目前搜尋還在進行,仍然希望能找到社會學界的教授來指導。

日常

儘管市場裡充滿了從未見過的各種蔬菜以及昂貴無比的肉類,平日的溝通不能說毫無滯礙,路上遇見的貓族也不甚可親;在本地的日常生活從一開始就還算順利正常。這要感謝本地人們普遍的熱誠,相較於台灣,對外國人的戒心很低,行政制度上更為便利,在溝通上也更有耐心。

在本地的外國學生不如當初想像,沒有太多旅人型的夥伴。遊牧的心態在本地並不盛行,心理上,多半還是全然窩藏在自身既存的框架之中,與我原先的預期大不相同,或許是因為在這所語言學校裡短期學生較多的緣故。

實踐

在這個國度,多數人在聽到社會學一詞時,對這種東西都有一定的概念。然而除此之外,我們認真型塑並思辨的內容,對他人而言並無需求,無非只是令人生畏的負擔。其實社會科學即是靠著這種不及反思的慣性,才能在接著現象之後分析的自我構作本質之上,仍然保有解釋社會的能力。因此儘管在日常的交換行為上,理論早已取得相當豐碩的成果;然而對於相關知識的興趣,依舊停留在心理上取得慰藉即可的層次。

離開習慣的實踐場域之後,發現這種實踐確實高度倚賴語言交換的深度。倘若在心理感受上無法求得一定程度的聯繫與確認符號,無論說服或僅僅是傳達的言說行動都非常難以取得成果。然而除了這類結構因素,以及不同文化的影響之外,基本上不同國籍的個體心理素質相差並不甚大。另一方面,基礎的試探以及聯絡等等行為,反而會因為語言的隔閡而在無意間被強化執行。這多少為外國人在本地的生活帶來一點冒險的意味,不過大體上並無意外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ncorena 的頭像
    ancorena

    ancorena

    ancoren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6) 人氣()